临江街道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项目

临江街道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项目

项目名称:临江街道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项目
建设单位:杭州大江东新城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金额:672070元
临江安置房工地开放日是项目与街道、村民代表的沟通机制,于2018年8月建立。该机制明确萧东村、东庄村为项目对接人,保障沟通有序、有效;村民代表采取每月轮换制,让更多的人参与;项目关键施工节点、重大设备选型,事先通知村民代表,保障村民代表的项目建设知情权。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由10幢高层住宅及1幢配套用房组成,共有住宅1167套。目前项目处于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预计2021年4月竣工。
作为钱塘新区重要的安置房项目,自2017年底开工以来,该项目始终执行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高标准,确保绿色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不忘初心,建设高品质安置房,牢记使命,让老百姓住得放心、住得安心。

一  工程概况

临江街道城乡一体化安置房项目基坑监测及桩基检测服务位于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本工程±0.000相当于1985国家高程7.300米。建设用地面积:55933平方米。一期建筑用地面积:37704平方米,其中局部地下二层用地面积:2607平方米;二期建筑用地面积:18229平方米。建筑用地周长:953米。一期建筑用地周长:821米,其中局部地下二层用地周长:288米;二期建筑用地周长:685米。基坑围护桩和支撑部分周长:55米。基坑深度:地下一层底板底标高-6.100m(相对0.000标高)。局部地下二层底板底标高-9.800m(相对0.000标高)。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该工程基础形式为桩基承台基础,桩型为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工程桩预制桩,桩径为500mm,桩身砼强度为C80,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850kN。设计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260kN。工程桩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00mm和700mm,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kN和3600kN。设计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300kN。

二  检测技术依据

(1)设计图纸;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4)《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5)国家其他检测、测量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三  检测内容及要求

3.1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

3.1.1检测目的及数量

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评估桩身质量等级(含桩端);在桩底信号清晰的前提下,根据基桩平均波速推断有效桩长。

3.1.2检测前期准备工作

测试前将桩顶不合要求的桩顶砼凿去,保持桩头平整、干燥;以便测试时传感器与桩顶面能更好地耦合,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应提供试验桩的施工记录、桩位平面图、地质报告,并填写现场测试员提供的基桩测试基本情况登记表。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2019121308384779.png

3.1.3检测原理及方法

反射波法的检测原理是以一维弹性杆件的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的。由一维波动理论可知,应力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其波阻抗比N、反射系数F为:

 N=(ρVcA)1/(ρVcA)2

F=(1-N)/(1+N)

式中:ρ—桩身材料(砼)密度(kN/m3);

          Vc—桩中应力波传播速度(m/s);

          A—桩身的横截面积(m2)。

由于应力波的反射是由材料的波阻抗比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故由上式可知,若桩身介质密度ρ或桩身横截面A发生变化时,则会使入射波产生反射。测试时,在桩顶锤激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弹性压缩波,此波以波速Vc沿桩身向下传播,当遇到桩身截面变化或者桩身介质密度变化时,入射波将产生反射和透射,反射信号由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通过基桩动测仪采集信号,再送到计算机由专用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时域波形图和频谱图,则可判断桩身是否有缺陷及缺陷的类型、位置和缺陷程度,由桩端反射波到达传感器的时间ΔT可算出桩身介质的波速。桩身介质的波速Vc和桩身缺陷的深度Li,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Vc=2•L/ΔT

Li=0.5•Vcm•ΔTi

式中:L—桩长(m);

Vc—基桩桩身材料的波速(m/s);

Vcm—同一工地内桩身材料的平均波速(m/s);

ΔTi—桩身缺陷Li部位的反射波到达时间(s)。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质量具有全面、快速、经济、准确等优点,特别对检测缩径、夹泥、空洞、断桩等桩身缺陷颇为灵敏。其检测系统示意图如下: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2019121308385612.png

3.1.4检测仪器及设备

检测所用仪器为武汉岩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RS-1616K(S)型基桩动测仪,配LC型加速度传感器(幅频线性宽度为2~10000Hz);

3.1.5基桩质量评定等级及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评定桩身质量等级分为四类,如表1。            

                      表1

等级标准
Ⅰ类桩完整桩,无缺陷,桩身砼波速值正常
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发挥
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严重影响

3.1.6检测流程

(1)资料分析:工程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概况)、土层参数及综合柱状图、施工过程及记录资料、桩形尺寸及分布图。

(2)检测系统联结调试与传感器安装。

(3)动测参数选取:桩长、桩径、桩身砼强度等级、采样间隔。

(4)用激振材料冲击桩顶进行触发采集,数据一致性较差时,应进行重复采集,若随机噪声过大或桩尖反射信号太弱,则可采用时域平均法进行完整性诊断。

(5)低应变完整性分析和缺陷定位,若无缺陷则可到此为止,有缺陷则进入下一流程进行定量分析。

    (6)低应变反射波法定量分析,包括桩的缺陷(等效截面比或阻抗比)与土层阻抗参数的定量分析。

3.1.7人员安排

 测试技术员 3名

3.1.8 报告提交方式及报告内容

检测结束后三天内告知测试的初步结果,七天内提交正式报告;报告一式四份,由单位总工批准。正式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型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地质条件描述;

3、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的施工记录;

4、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

5、桩身完整性描述,包括缺陷位置、性质及类别;动测实测曲线图;

6、结论及建议。

3.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3.2.1试验目的及数量

通过试桩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2.2设备的选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经济成本考虑,本次静载荷抗压试验采用“伞形架和平台架机械堆土”法,以现场取土作为试验荷载,土重量不小于为相对应试桩试验荷载的1.2倍。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2019121308394395.png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1、按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抗压试验,以平台架自重及土为抗压试验的重力源,平台架中心与试桩中心之间放置千斤顶(试验前平台架与千斤顶之间悬空)作为加载的反力源。

2、反力源:由油压千斤顶及液压电动油泵组合输出。荷载采用连接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试验前经压力机标定的千斤顶压力-油压表读数关系,确定本次试验各级加载的油压表读数。

3.2.3试验方法:

试验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规范中有关静载荷测试要求及业主要求执行,试验标准和方法如下:

1、试验开始日期,接业主通知后48小时内进场试验。

2、加载方法: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测读时间如下:

   (1) 每级荷载施加后维持1h,按第5、15、3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

   (2) 测读时间累计为1h时,若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相比未明显收敛时,应延长维持荷载时间,直至最后15min的沉降增量小于相邻15min的沉降增量为止。

   (3)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min,按第5、15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1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

3、终止加载标准:

a.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 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

b.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 倍,且经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c.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d. 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

4、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a. 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 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b. 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c. 出现第4条b款情况,取前一级荷载值;

d. 对于缓变型Q 曲 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 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 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

e. 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3.2.4提交试验成果

  • 桩顶荷载-沉降关系,即Q-S曲线;
  • 每级荷载下桩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s-lgt曲线;
  • 评价在设计承载力标准值荷载下桩顶实测沉降是否正常;
  • 判定在设计要求最大加载下桩是否达到极限承载力状态。

3.2.5现场准备工作

试桩桩头宜保持水平并需进行加固处理,应在原桩顶凿清浮浆后接驳浇灌钢筋混凝土桩头,接桩后桩顶面应保持水平且低于地面60cm,对于桩径小于1000mm的桩需将桩顶直径扩大至1000mm,试桩顶部需加配φ10 的60×60钢筋网3层,其层距为40~70mm;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砼保护层之下(距桩顶砼4~7cm),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混凝土的强度宜比原桩强度提高1~2级,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20mm。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2019121308395914.png

注: 需在桩身顶部1倍桩径范围内加钢箍抱紧,以防止桩头爆裂。

3.3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3.3.1试验目的

通过试桩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3.2试验设备

千斤顶、反力钢梁、高压油泵、百分表等,装配方式见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装置示意图。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2019121308404040.png

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装置示意图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试验采用千斤顶加载,由一台油泵供压,荷载采用连接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试验前经压力机标定的千斤顶压力-油压表读数关系(千斤顶标定证书)。以桩周土配合路基板作为抗拔试验的反力源,2000kN千斤顶一个作为试验加载的荷载源。

3.3.3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慢速荷载维持法,具体操作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的有关规定。

1、加载与卸载分级

根据规范要求,按试桩最大静压荷载分十级加载,其中第一级为试验极限荷载的20%,以后每级为试验极限荷载的10%。卸载分5级。

2、沉降测试及稳定标准

施加每级荷载后,第5、15、30、45、60min分钟测读变形值各一次,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一次。

根据规范规定,当桩每一小时内的变形值小于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小时内连续3次观测值计算),本级荷载作用下桩的变形即被认为达到稳定,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3、暂停和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暂停或终止加载:

a. 桩顶荷载为桩受拉钢筋总极限承载力的0.9倍;

b.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变形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5倍;

c. 累计上拔量超过100mm;

d. 达到最大抗拔试验值。

3.3.4 提交试验成果

1、上拔荷载-桩顶上拔量关系,即U-δ曲线;

2、每级荷载下桩顶上拔量-时间对数关系,即δ-lgt曲线;

3、评价在设计承载力荷载下桩顶实测上拔量是否正常;

4、判定在设计要求最大加载下桩上拔量是否达到极限承载力状态。

3.3.5 现场准备工作

段落

试桩主筋应露出桩头,采用地基土适当加固并配合路基板作为抗拔试验的反力源,反力系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抗拔试验值的1.2倍。

相关

联系我们

0571-8662293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移动电话:13588173125

邮件:27731931@qq.com

QR code